报行天下: 第四十三章镜报(3/4)
也是。对于名人来说,字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们的象征,那些饱学之士肯定一眼就能认出来。虽然非要做的话,倒也可以搭上这个“便车”,但为了不惹人耻笑,还是算了吧。毕竟,真正意义上的报纸还是个新生事物。若是将来嘿嘿,就算一线大咖哭着喊着来题字,老子还得考虑考虑呢!经过集体讨论,大家决定还是让萧靖来写。勉为其难地担下这个重任后,萧靖反复写了很多遍,才像“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那个故事所描述的那样,挑出了一个相对来说更让人满意的版本。至于创刊词左思右想,萧靖终于落笔了。“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报,也由此得名。人的一生中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认清这两个字。人们总以为自己早就认清了身边熟识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会觉得自己认清了这个世界,认清了一切。可是,即便到了垂暮之年,又有多少人敢说认清了自己?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比如镜报。它不光可以照出人的面容,也能照出深藏于人的心中或者这世界上每一个逼仄角落里的丑陋由此,才会有更多的人记起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容不下丑恶的它还是一面魔镜。它能映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无论是风景,事件还是人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它的存在而更加美丽。通过这面镜子,你也能看到更好的自己。如果你不想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就请勇敢地走到镜子前,再来正视镜中的那个或许不那么完美的你。”院子里传来了邵宁得意的喊声:“小远啊,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今天开始,不要叫我邵宁哥哥了,管我叫邵记者就行,懂?”董怀远奇道:“记者?记者是什么啊邵宁哥哥?”邵宁趾高气昂地道:“没见识了吧?连记者是啥都不知道!”他顿了顿,又道:“关于记者嘛嗯,你等会我想想啊,萧靖他是怎么说的来着”萧靖一笑,又在纸上挥洒起来。“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书本。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每个人都有需要知道的事。人和人是不同的。即便我们能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脾气秉性甚至相貌都相近的人,也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甲是个猎人,乙是个渔夫,丙是个织工,丁是个农夫。他们需要的知识,自然不会相同。同样,眼界的宽窄、立场的位置、利益的所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就某一件事来说,可能甲会觉得它荒诞不经,乙却认为无伤大雅。更激烈些的例子,便是现如今各学派间也存在的论战了。事不辩不明。观点的交锋和碰撞,或许无法带来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结果但是,却可以让人们了解彼此的想法,从而在其中寻求最大的共识。将知识和信息在最正确的时间以最正确的方式传播给最适合的人,再帮助人们从经验教训中辩出个是非曲直并理清头绪,这也是报纸的功用之一。”邵宁还在院子里嗡嗡,声音很吵。萧靖不由得大吼了一声:“你该去教课了!”邵公子这才闭上了嘴巴。他抢着拿过了大部分教具,又对光彩照人的董小雅道:“咱们出发吧,董先生!哦,应该叫你董编辑才对!”“邵公子不要取笑奴家了。”董小雅羞道:“这也是公子的吩咐,奴家可不一定做的来呀。”萧靖微微一笑。小雅这妮子就是谦虚,内容讨论的时候她可想到了很多邵宁和潘飞宇都没想到的点子,这么能干的人怎么会当不好编辑?说到潘飞宇那小子嗯,招聘专版在他的手里也做得红红火火的。因为附近的镇子代写书信的人少了好多,所以他被派去临时支应了。对他来说,这也算是社区服务的一种吧?萧靖的笔又落下了。“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为了公义而奔忙,是我们
本章还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